一心中國夢 萬古下泉詩 
3/11/08, 05:53 AM - 偶有所得


 【德佑二年歲旦•宋 鄭思肖】

  力不勝於膽 逢人空淚垂

  一心中國夢 萬古下泉詩

  日近望猶見 天高問豈知

  朝朝向南拜 願睹漢旌旗


古詩注釋:

(1)下泉詩:《詩經•曹風》中的一篇。《下泉》詩描寫了曹國諸侯共公時政治混亂,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個聖明的君主來治理國家。這裏借用了原作的詩意,表達了作者自己希望有個賢明的君主,能順應人民的意志,收復失地,統一全國,把國家治理好。

(2)日近:《世說新語•夙惠》載: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日:代指皇帝。

(3)天高問豈知:化用杜甫詩句“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天:亦代指皇帝。

  鄭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憶翁,號所南,連江(今福建連江縣)人。他的名字都寓有不忘故國的意思。他是詩人,又是畫家。他善畫墨蘭,所畫的蘭花,花多葉稀,不畫土,不畫根。有人問他,他說,土地被敵人奪去了,你還不知道嗎?南宋滅亡後,他隱居吳下(今蘇州),坐臥不肯向北,可以看出他的愛國熱誠和民族氣節。他的詩多表現出懷念故國的濃厚感情,真摯動人。

  德祐是宋恭帝的年號。恭帝是個軟骨頭,沒有統一祖國大業的志願和決心,人民對他的作法很為不滿。德祐二年是西元一二七六年。歲旦,是農曆正月初一。作者用這個題目寫了兩首詩,這裏選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詩中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和人民希望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渴望,字裏行間也透露了對南宋王朝不思勵精圖治的不滿。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作者正在蘇州,元兵南下佔領了那裏。德祐二年正月初一,作者感念時事,寫了這兩首詩。這時,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還未淪陷。


資料:

【詩經•國風•曹風•下泉】

冽彼下泉 浸彼苞稂 愾我寤歎 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 浸彼苞蕭 愾我寤歎 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 浸彼苞蓍 愾我寤歎 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 陰雨膏之 四國有王 郇伯勞之

  [題解]

  西元前521年,周景王死,太子壽先卒,王子猛立。王子朝作亂,攻殺猛,尹氏立王子朝。王子丐居狄泉(即下泉,今洛陽東)。連年內戰,人民生活痛苦。後來晉文王派大夫荀躒攻王子朝而立王子丐于成周,就是敬王。這首詩是曹國人對荀躒的讚美,大約作于敬王入成周(西元前516年)以後。

  [注釋]

  1、冽:《毛傳》:“洌,寒也。下泉,泉下流也。” 洌當作冽。《詩輯》:“洌旁三點者,從水也,清也,潔也。旁二點者,從冰也,寒也。”

  2、苞(包bāo):叢生。稂(朗láng):童梁,一種野草名。

  3、愾(慨kài):歎息。

  4、周京:《集傳》:“周京,天子所居也。”

  5、蕭:艾蒿。

  6、京周:《集傳》:“京周,猶周京也。”

  7、蓍(濕shī):草名。古代常用以占卜。

  8、芃芃(朋péng):《毛傳》:“芃芃,美貌。” 《正義》:“此苗所以得盛者,由上天以陰雨膏澤之故也。”

  9、郇(尋xún)伯:周文王之子。聞一多《風詩類鈔》:“四方諸侯之所以有王者,以郇伯勤勞之故也。”

  [參考譯文]

  地下泉水冷如冰,浸得雜草難出生。夜不成寐長歎息,一心想念周王城。

  地下泉水冰樣涼,浸得蒿草難生長。夜不成寐長歎息,鎬京時時纏心上。

  地下泉水透骨寒,浸得蓍草生長難。夜不成寐長歎息,一心只把京師念。

  蓬勃一片黍子苗,雨水滋潤生長高。天下有王誰人保,全靠郇伯來操勞。


发表评论   |  0 引用   |  永久链接   |     |   ( 3 / 1369 )

<< <上一页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下一页> >>